精品展示 >> 《堆塑》
- 张喜平47岁,出生于香山匠人世家,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人,是个土生土长的泥瓦工,父亲叫“张和尚”,塑得一手好泥塑。他自幼就听父亲讲述蒯祥设计天安门故事,经常到工地看父亲堆塑“和合二仙”、“二龙戏珠”、“寿星献桃”等传统泥塑。耳濡目染,他渐渐喜欢上了这行。泥塑是香山帮技艺中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工艺之一。1984年,张喜平初中毕业后开始随父学艺。在胥口张喜平堆塑的“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凤穿牡丹”、“松鹤柏鹿”等作品,受到了长辈和行家的一致好评。一座古建筑,什么部位堆塑什么样的图案,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传统花式和江南古建筑的传统规范。通过泥塑,把文人墨客的绘画艺术融会到古建筑上。香山泥塑要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和白描的绘画功底,塑造人物草虫时要注意大小比例等细节,只有这样作品才生动、传神。张喜平如数家珍,泥塑作品中的人物,身高有“立七、坐五、盘三”之说,即站、坐、盘腿时,其高度分别相当于7个头、5个头、3个头的高度;另外有“三庭、五眼”的说法,讲的所塑人物的脸的尺寸大小,即从发际到额头到下颚分“三庭”,双耳之间的曲线长度,大致为5只眼睛的宽等等。在题材上,喜鹊、梅树合在一起,寓意“喜上眉梢”;孩童骑在象背上,手执如意、寿桃,边上配万年青、荷花,象征“万象更新”,还有“和合二仙”、“吉祥如意”……泥塑作品一般取材于民间传统图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张喜平说,“这些传神、逼真的泥塑,能让一座座古建筑一下子生动起来,充满一种亲和力,让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