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苏式”家具在清宫
- 浏览量:1301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6.07
清代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而清代宫廷家具作为清代家具的典型代表。从现存的宫廷家具来看,清代宫廷家具里面有两大类家具值得关注,一类为造型厚重,用料粗硕,有的用玻璃、有些用珐琅象牙,而且装饰着异域风格西番莲花纹的家具,这些是来自广东的匠师们所作的家具,具有广式家具的典型特征。另一类是造型文雅端秀的家具,这些家具用材无多,惜料如金,精雕细作,在家具上多装饰有竹纹、梅花、几何纹、古玉纹图案,具有典型的江南文人的特征,它们多出自苏作匠师之手。两类家具虽然装饰风格不同,用料理念各异,但是它们能同时融入清代宫中的家具制作中,并行不悖,是清代宫廷家具重要的元素组成部分。苏式家具,指以江苏省等长江下游一带地区所生产的家具。苏州地区由于依傍运河,又受太湖流域发达的乡镇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影响,成为清代东南经济重镇。
苏式家具形成较早,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苏式家具从十五世纪中叶开始产生,一直发展到十九世纪。从明代起,江苏省苏州一带就以制作硬木家具著称,在清代时家具制作工艺大体保持明式家具特点,清代称为“苏作”,或“苏式”。在用料方面,苏作家具用料合理节俭,重在凿磨,工于用榫,善于将小料拼成大的部件。大件家具有硬木攒框,以白木髹漆为面心,装饰纹样以传统为主。
苏式家具在装饰风格和制作技法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清代中期流行的厚重凝华、用料粗硕、深浮雕、大手笔的广式家具相比,苏式家具以俊秀著称,苏式家具的镶嵌和雕刻大多用小块材料堆嵌,整板大面积雕刻成器的不多。常见的镶嵌材料多为各种玉石、各色彩石、象牙、螺钿、竹丝以及各种材质的木雕等。苏式家具在造型风格上有自已的一些特点,家具中有一种屏背椅,其特点就是没有扶手,只有屏式靠背的椅子,在屏背下部的两侧,有各种形式的站牙扶手加固。苏作官帽椅背板,整块板较少,大面积雕嵌也少,多是采用三段体的分段装饰,上部有雕以小块纹饰,或嵌以小块石片,瓷片,中部有时雕,有时嵌,下部大多用亮脚。一块背板作三段处理,既省料,又显得小巧,轻便。在椅子靠背板的这一段中,常作小面积的装饰。如流传至今的苏式家具的坐椅中,就有许多是用小料拼接而成。
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式营建畅春园起,清代皇家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兴建了京西的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等三山以及依三山而建的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等著名“五园”(俗称三山五园,其实清代皇家园林并不止三山五园),经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代帝王的精心营造和扩建,到乾隆时期,“三山五园”兴建达到了极盛期。位于京师天子脚下的三山五园有着与江南园林相类似的景观,园林里面的装修也大量采用了江南地区的风格,这些园林建好之后,必然要配备与之相匹配的宫廷家具,苏式风格的清宫家具大量进入这些皇帝园林和行宫之中,成为当时紫禁城和依山傍水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里的重要点缀。
摘自《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