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翡翠手镯系列之四【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浏览量:1542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4.15
  •                                              

    由于不可再生的翡翠资源需要上亿年才能形成,又远比钻石和任何珠宝稀缺,由于作为全世界唯一具有翡翠商业开采价值的缅甸密支那地区勐拱矿区近30年来破坏性的“竭泽而渔”式的开采,由于翡翠作为国际硬通货的地位不可动摇,国际拍卖市场上高端翡翠艺品屡创新高和游资的进入,中高端翡翠手镯的价格近30年来几乎上涨了1000倍。于是,五花八门的制假、造假、售假在翡翠手镯市场上上演了最疯狂的闹剧,需要翡翠手镯购买者高度警惕。

     

    手法之一:鱼目混珠

    用质地、颜色与翡翠有几分相似的天然玉石和人造仿材制作。主要有:软玉(呈菠菜绿的软玉等)、蛇纹石玉(岫玉)、石英岩(如东陵石、密玉等)、玉髓(澳玉)、钙铝榴石(青海翠玉)、水沫子(钠长石玉)、葡萄石、玻璃(烧料、脱玻化玻璃、马来玉)等等。其中水沫子、葡萄石、钙铝榴石被称为市场上的翡翠“杀手”。

     

    手法之二:以次充好

    酸碱漂白。先用不锈钢丝将低劣品质的翡翠手镯料固定结扎好,然后用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等)进行浸泡以去除翡翠中的铁质和有机污染物等“脏”、“棉”从而提高透明度和色彩的艳丽度。用碱(如烧碱NaOU溶液)溶解中和掉酸洗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硅,增加孔隙度。

    充填固结。因酸洗过程中翡翠原有紧密镶嵌交织结构已被破坏成松散支离的网状结构外观上已呈渣状,仅靠不锈钢丝紧固着。此时要用高压将环氧树脂或替代填充物注入酸洗产生的微裂隙之中,在冷凝固结后再做清洗、烘干、整形、抛光等处理。这样经过处理的“B货”翡翠就诞生了。如果仅仅对翡翠表层进行酸洗漂白,然后浸腊以填补缝隙提高纯净度和透明度,以前一直作为翡翠合理优化看待。根据2010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也定义为处理翡翠即“B”货。这一点需要特别引起消费者注意。原因在于酸洗漂白不管到什么程度都已经破坏了翡翠的天然属性。“B”货翡翠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不久就泛滥成灾,几乎使日本等地的翡翠市场一蹶不振,目前在一些不规范的店铺里比比皆是。

    染色炝色。这是一种远比B货出现更早的翡翠处理方法。用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加热浸泡,20世纪80年代,一般全部改用绿色有机染料以逃过查氏滤色镜的检测,甚至模仿天然翡翠的不均匀性进行局部染色。单纯染色、炝色处理后一般需烘干上蜡以增加透明度,掩盖缝隙,是为“C货”。如果是在酸洗、充填的基础上染色、炝色者则为“B+C货”。

    无论“B货”、“C货”或“B+C货”都没有任何投资收藏价值,长期佩戴还将有损人体健康。

    覆膜处理。在白色、水头相对较好的翡翠上镀一层绿色薄膜,使翡翠件颜色绿、水头更足。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戒面但也有发现用于手镯的。据说早在民国时已经大量出现。镀膜原料一般是英国“808”翠绿胶。

    合成翡翠。是指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翡翠。这种翡翠与天然翡翠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内部结构以及基本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是美国GE公司1984年率先在实验室中初步合成成功,于2002年又获得了新进展,但还未有投放市场的消息。

     

    手法之三:证书作伪

    由于管理失控,有的证书完全是低价买来的;有的是在资质、设备不全的条件下马马虎虎做的。此类证书不仅专业检测信息不全,更没有网上防伪检索系统,而且检测价格往往还比权威的国字头检测要贵得多。

    翡翠手镯市场的乱象因逐利而愈演愈烈。日月之光珠宝去年特意从广东将翡翠“B货”、“C货”或“B+C货”制作全过程的每一个工序取了一个样品带回苏州,放在店堂里供大家参观。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比,真假立显。不少参观者看了都说,这回,真长眼了!

     

    摘自《姑苏晚报》

    作者:万秋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