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花盆上的锔活
  • 浏览量:1736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20.12.30
  •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锔瓷,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清明上河图》中锔瓷匠人,以民风朴素,以节俭为传统美德的时代,当餐具出现裂痕不忍丢弃,或不慎打破传家之宝,或有纪念性的陶瓷,请补瓷匠补瓷。经锔瓷修补后的瓷器,滴水不漏。当然锔瓷不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明清时有些人故意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供把玩。明末周伯高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写道:“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
       锔瓷是修复破碎瓷器的一种传统工艺,掌握这门手艺的人称锔瓷匠,旧称“街挑子”。常年穿行街头巷尾,风吹日晒,服务百姓人家。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弄堂里常能看到锔瓷匠的身影,大多是江西人,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工具箱,另一头是用来软化锔钉的烤炉,扁担头上斜挂着类似胡琴弓弦的钻杆。头发花白的师傅,头顶旧草帽,扁担悠悠,钻杆轻摇,一声悠长响亮抑扬顿挫带有韵味的“锔碗、锔盆、锔大缸来”的吆喝声,回响在弄堂里:锔瓷师傅来了。
      木箱打开,锔瓷的家什一件件摆出,最惹人眼的是一盒亮晶晶的锔钉。锔钉呈菱形,两头有尖尖的小钩,金色的是铜制的,银色的是铁制的。锔瓷匠正襟危坐小凳上,一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腔调。锔匠先用毛刷清理碴口,对拢破碗。用一根带钩绳线,把钩挂在碗沿上,绳线从碗底绕几圈把破碴加固。正式开钻,锔匠一手拉弓,一手紧握金刚钻,双手如拉二胡般有节奏地转动。钻杆发出嗡嗡的乐声,低沉呜咽,仿佛二胡名曲。钻孔的深浅,恰到好处,其中的奥妙,全在师傅手中。钻孔浅了,锔钉扒不住瓷片,裂缝依旧。钻孔深了,洞穿瓷片,瓷器报废。在薄薄的瓷片上,唯钻到三分之二处,才是最好。经年历久,唯手熟耳!练就这手绝活,看来需要多年的历练。孔洞钻好,刷去瓷屑,安装锔钉,小铜槌轻轻敲击,一只只锔钉牢牢地嵌在瓷碗上。锔钉镶好,再把油灰填入缝隙。抽出一方揩布,将瓷碗揩清爽。瓷碗修好,严丝合缝,完好如初。金色的锔钉就像撒在花碗上的花瓣,为旧碗添彩。师傅向主家讨要水喝,一碗水端来,将水倒入补好的碗中,滴水不漏,才交出货。
      东京博物馆藏一只南宋龙泉碗上六只形如蚂蟥的锔钉,为明代工匠的手艺,日本人称蚂蟥伴碗。
      锔瓷起于何时无法考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十卷《石部四》中提到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清代,赏花弄鸟,“玩瓷藏玉”的八旗子弟,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色配饰等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称之为“锔活秀”。
      如今,锔瓷匠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一些文博机构,仍有沿用这种古老的工艺。(王家年)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