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苏州无言斋民俗博物馆
- 浏览量:1460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9.05.25
-
我馆2013年申报初期注册在案藏品302件套,实际展陈藏品洋洋大观数不胜数。现馆内有基本陈列6项:《十里红妆》、《瓷诉权贵》、《农耕风俗》、《铜冶民生》、《古代服饰》、《百年红床》。另,博物馆库房及对外宣传交流点存有:民国糕点模具 403件/套,晚清民国料器百件,银器、锡器百件,各式灯具、烟枪、民国结婚证书、旧时文房、杂项文玩数千件,以供临时展览及特别展览。
自2011年开馆以来,依靠馆长许逊多年以藏养藏个人资产倾力维护苏州无言斋民俗博物馆,以建立博物馆之形态作为自己收藏事业、收藏器物的传承之所,只为保护传承我华夏民族流传有序的民风、民俗、工艺、精神、文明之点滴,尽我辈之力做好民博公益事业启迪后学。
授牌单位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苏州市新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等,认证为国家“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教学招生培训实习基地、苏州科技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截至2018年8月,苏州无言斋民俗博物馆藏品备案库已备案十项系列,共计1270件藏品注入国家藏品目录,成为人类共享文化资源。
十里红妆是古老的汉族民俗,嫁女的场面。人们常用“千亩良田,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迎亲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
传说,南宋初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湖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得遇见一位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覆白纱,方逃脱追杀。后来宋高宗传旨遍寻“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
门者,房舍之出入处也。推而广之,内起厅堂之间,外及城关隘口均可称门,譬如屋门、房门,譬如崇文门、宣武门,譬如蓟门、京门、雁门、玉门,总归是供人们出入通过的地方罢了。但细想起来,其除了表明乃一处通行之关口,也特指封隔内外的那扇实实在在的物件。
古时的门均为对开,因此,被形象地写作“門”。若单扇者就称作“户”了,所以,“户”字古写形同半个“門”。当然,也能反过来表述,谓之“門”,“从二户,象形”(见《说文•门》)。
门由家室而至里坊,而至城池,而至关口,但基本形态变化不大,都是这种对开的样式,也都大体是由门框、门轴、门板、门闩等构成,大不了还有铺手、门钉、顶门杠之类的附件。而做成对开的样式,恐怕主要是为了开闭都方便。或因其厚重故,因其不厚重不足以起到防护作用之故,所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见《易•系辞下》)
当然,门不光走车骑人畜,会热闹若市,也能罗雀,还走神仙鬼怪。譬如天宫有天门,有增长、广目等四大天王镇守;地府亦有鬼门,亦有门神执掌。《山海经》中称,南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株巨大的桃树,树下桃根隆起呈一门户,其乃天下恶鬼出入之处。守卫此门者,神荼、郁垒二神将,故有人尝于门上取桃木板分书二将名号避鬼驱邪,是为“桃符”。而除岁之际,就又有了“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盛景。这大约也可以陈做事最早的门饰了吧。后来,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也成了门神,后来门神也分了文武。但总而言之,桃符最终变成了门神画儿、年画儿,还配上了春联。五代以降,对句也书写或者镌刻成了楹联、门对儿,于是,诸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就隔着厚重的木门传递出一个信息,表明了门后那家人家属于世代的书香门第。
当然,也有轻巧的门,譬如厅堂中者。下多挡板为面,或有雕饰;上多以木条榫卯连接,或整板镂雕成通透的网格状、菱花状、冰纹状等等。秋后,覆以沙罗、棉纸挡住北来的凉风,春起则除去裱糊之物,使徐来的清爽洒满房间。当然,似这等门就不足以防备“暴客”了。但其屏蔽了一个私密的空间、场所,于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这个原本只有使用功能的门也就衍生出了诸多的风俗、礼仪,以及典故。譬如,除了主人出入,其他人等出于礼貌,皆须叩门,于是就有了“僧敲月下门”,有了“推敲”一典、一词、一段佳话传奇。或许,正是由诸如此类的典故、传承,又派生出许多与门有关的礼节、规矩、职官和称谓,例如门卫、门报、门禁,例如门下、门生、门人,例如门墙、门庭、门荫、门阀…
轻巧的门除了屏蔽内外的功能,也起装饰作用。社会经济、社会文明一旦进步了,发展了,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门脸儿、门面上的事,更何况中国人自古就很会雕刻粉饰,自古就很讲面子。于是,随着财富的积累、文明的提升,那些精美绝伦的门,连同与之相连且同样精美的隔扇也就进入了收藏的行列,进入了现代室内装饰的领域。因为,那上面凝聚了先民的生活态度、装饰理念、信仰和祈祝,凝结着特定时代的文化符号与文明信息。同时,它们也的确很美,很精致,很雅致,很古朴或富丽堂皇。
“隔扇”这称谓是古称,隔是分隔意,扇解为遮挡,始自宋代,但后来成为北方的叫法,特指房间里面从南墙到北墙之间一块块自成单元且联络有致的轻薄细巧的“木隔窗”与木门。因为,中国北方气候冷热鲜明,因此房舍四壁皆为厚实的砖石墙。为了采光,房屋面向庭院或天井一侧的墙多为半人高的槛墙,上面是固定在槛墙上的木窗----槛窗。但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也有设列一组均可开启的长窗,或可以开闭的支摘窗相结合的不同形式,而分割房子内部不同功用开间的隔墙。为了通畅故,为了美观故,便有了这种木质的、联络成一体的“木围墙”。一般厅堂两侧的这类木质隔墙称作隔扇,堂屋迎北墙后门前面类似隔扇的一组又叫屏风,而起居室中类似隔扇的木质建筑结构北方则习称落地罩与暖阁等。
南方气候不很冷,却相当潮热,所以庭院、天井四周的房舍大多采用这种木质的、通透的“木墙”,习惯上又叫长窗、窗格子或者格子窗。
窗者,房舍透气通光之处也。当然,城楼上有箭窗、更楼上有瞭望窗、庭院的墙上有观景的花窗。在文人眼中,窗户还如同眼睛,如同瞳孔,就也可以瞭望仙境与红尘。于是,隔窗可见“盈盈楼上女”,可见满地如霜的“明月光”。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反过来是一样的,窗户也能折射出主人的社会地位,折射出承做者与拥有者的修养、品味与志趣,至少与主人的身份地位大体是相当的。例如长者所居多福寿图、八仙图和卍字不到头等吉祥图案,文士书斋习用冰片纹,闺阁所在多化蝶连绵、喜上眉梢等,商贾之家则爱用四瓣太平花相连的构图。这种图案很像古钱,曾是流行于北宋磁州窑的一种装饰图案,行里习称古钱纹。
典型的隔扇或长窗,大体由边框(边梃、抹头组成)、上下挡板(也称绦环板、腰板、裙板等)、窗格以及束脚组成。这种古典长窗的规制形成于宋代,成熟于明代,且被明、清时皇室、士绅及民国间的中产阶级所普遍使用。由于地域性文化差异,或曰风俗习惯、社会风气使然,因此,长江以北,以北京、山西、安徽等地为代表,江南则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以及苏州等主要的门窗流派。当然,客观地讲,仅就徽雕而言,皖南的更精致,更具特色,似应归入江南体系,但习惯上人们统称为徽雕,兼具南北之风就是了。
自宋代《营造法式》以降,木工逐渐细化,似此等门窗匠作活计,总归为小木作,也有细木作与漆作的配合。北方地区以北京风格独树一帜。因这种风格源自皇家,源自皇亲贵戚、达官显贵的高堂大屋,因此,总体上以厚重、大气、沉稳见长。其奢华者,以清宫中整堂的紫檀雕刻为最。晋作与徽作的成就,应该与当时驰名天下的徽商、晋商的崛起相一致。徽商兴起在前,晋商则崛起于明末清初,故木质门窗以徽作的成就更广为人知,更源远流长,更精致、细腻和富于文人气。江南花式门窗同理,是随着苏杭私家庭园的崛起而弥散,而蔚成风气的。同时,福州等地随着东南沿海海禁的开放,商贸的发展,其独具特色的金漆木雕带动了花式门窗的发育和繁荣。于是,江南就有了苏浙与福州两大流派各领风骚。前者以简洁、淡雅著称,后者以堂皇、富丽名世。
本来,随着建筑样式的更迭,这些花式门窗早已渐渐的退出了建筑装饰的历史舞台,早已成为了那个封闭而悠远的年代的记忆,可复古之风却总会在盛世掀起新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