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藏书澄泥石砚的形制及其演变
  • 浏览量:1651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8.05.03
  •      藏书澄泥石砚,不同于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它不是以江河湖泊的澄泥石为原材料制成,而是运用太湖水域特有的澄泥页岩,经过复杂的工序精工雕凿而成的一种名贵石砚。
    澄泥页岩质地坚硬缜密,色泽深沉含蓄,纹理晶莹细腻,品种有螃壳青、鳝鱼黄、豆瓣绿和虾头红等几种,其中又以鳝鱼黄和虾头红最名贵。这种石料具有重实温润、刚柔适中、坚而不脆、润而不滑、触手生润、呵气生云和贮水不涸的特点、是一种能与著名的歙石相媲美的优质砚材。用它制成的石砚,色彩奇丽,发墨快、不渗水、经久耐磨。磨出的墨汁浓黑如漆、光亮如油、数日不干。书写起来流利生辉、不损笔毫,而且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还能呵气磨墨。因此,它虽然不属于我国四大名砚之列,但也 我国历史上深得文人墨客推崇和喜爱的名砚之一,在国内外书画界享有颇高的声誉。
         藏书澄泥石砚的产地,在苏州西14公里的吴中藏书镇境内,穹窿山北麓的善人桥一带。不过早起产砚的地方,不是善人桥镇,而是藏书镇东部的蠖村《吴门表隐》记载:“蠖村在灵岩山,西即砚台山... ...挖石琢砚,纹有全是,不减歙砚。有青黄两种”但据《木渎小志》记载:“蠖“这里的制砚业后因大吏封禁,被迁到善人桥西乡即今藏书镇人名政府治所善人桥镇”。
    藏书琢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吴国时期。公元前560年,但是的吴王诸樊从无锡梅里迁都到苏州以后,在苏州便成了吴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化人需要质地优良的砚台,于是便有人就近采取灵岩山优质的石料制砚,不过当时多为自制自用,并未形成商品生产,而且制砚台的技术也不成熟,砚的形制不是很规整。到秦朝时,当地的石匠在灵岩山区采石,制作秦瓦,兼做石砚出售,促进了制砚技术的进步。
         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城西有山号砚台。”说明灵岩山最迟在东汉时期,就有专门从事采石制砚的工匠。但是,到了三国时,由于东吴孙权在灵岩山麓为其母营造陵墓,封山圈地,禁止采石,致使灵岩山的制砚业被迫停止,原来在这里采石为生的石匠,被迫迁到20里以西的穹窿山。他们在采石中偶然发现石质细腻的澄泥页岩,于是使用它制砚出售。由于这种砚发墨快、不伤笔,颇受文人喜爱,求购的很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便出现了采石制砚的专业户,使这里的制砚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唐宋时期,藏书澄泥砚已经相当有名了,宋代书法名家米芇《砚史》记载的唐宋名砚中,便有“苏州褐黄石砚”。从乾隆《钦定西清砚谱》中收藏的宋代蠖村砚来看,制作十分精美。据说,当时住在藏书乡18里山沟中的人家,几乎家家都会采石制砚,穹窿山也因此改名为砚台山,山下的小镇也取名藏书镇。镇上的制砚作坊和专业户很多,他们从砚台山采回砚石,集中到这里加工成砚,然后贩运到江浙各地出售,生意十分兴隆。
    明清两代,这里的制砚更是欣欣向荣,澄泥砚已经发展成一种供人观赏,珍藏和实用结合的精美工艺品了。特别是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澄泥砚的生产尤为繁荣,当时苏州涌现出像王幼君、顾公望、顾德麟和顾二娘等一批才华横溢,技艺高强的制砚名家,其中顾二娘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史可考的女雕砚大师。
         据清高风翰的《砚史》记载:顾二娘又名青娘,原姓邹,嫁到砚刻专家顾门后,潜心刻苦钻研琢砚技艺,成就为誉满南北的制砚名师。据说她制砚非佳石不肯下手,作品多取禽鸟瓜果、草虫等整体形象为砚型题材,所琢之砚,圆活丰润,在古雅中别具华美之感,曾以其精巧、别致,名噪一时,她雕的“青花砚”和“洞天一品砚”至今还被珍藏在北极故宫博物馆,对我国砚雕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内忧外患,战乱不止,名师巧匠已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精心调砚了,澄泥砚的生产曾一度急剧下滑。但是在广大砚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改进制砚技艺,提高制砚质量,有加之地处经济、文化发达的江浙沪的中心地带,有着较好的销售市场,因此尚能保持一定的生产规模,即使能够延续到解放。
         解放以后,藏书澄泥砚的发展经过了恢复,仿古和创新三个阶段。五十年代初期主要是动员艺人归队,恢复澄泥砚的生产,并引导他们组织成立制砚生产合作社,进行集体生产。当时生产的砚台一传统产品为主,在结构和雕刻技艺方面都比较简单,图案线条比较单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了1965年已发展为集体所有制的砚台厂,质量和雕技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1973年,吴县人民政府将集体所有制的吴县藏书砚台厂升格为国营企业,并增加机械设备。不就又成立了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负责澄泥砚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从此澄泥砚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职工、产量和销售都逐年增长,雕技也从浅雕发展到浮雕,并创造了侧刀和逆刀等新刻法,开始大量生产仿古砚,到七十年代末期,已能生产高档的仿古砚了。1978年,他们仿明代文物制成的“雨端御砚’首次参加广交会展览时,就收到到日本客商欢迎,要求大量订货,从此打入国际市场。
         藏书澄泥砚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进入全面提高和创新的阶段。砚工们古今并蓄,锐意进取,严守合同,注重信誉,务求作品精美,质量上乘。根据澄泥页岩中的鳝鱼黄、蟹壳青、虾头红、豆瓣绿不同的色泽,以及砚台的硬度和自然形态,巧妙构思,量材而用,设计制作了许多既有传统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新产品。如生动逼真的“香瓜含露”砚、浑朴简约的“唐僧取经”砚,古雅大方的“花瓶瑶琴”砚,栩栩如生的“群马竞飞”砚,气势磅礴的“云风八马”砚和设计精巧。能充分显示吴县澄泥砚保水性能的“七寸方砚”,特别是钱炳红的“九龟荷叶砚”和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的“枫桥夜泊砚”,分别荣获1986年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和1987年十二届全国旅游产品工艺交易优秀旅游纪念二等奖。其中“七寸方形澄泥砚”和“枫桥夜泊砚”先后入选中国赴日本工艺品展览会和苏州赴日本工艺精品展收到了日本书画界的好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私人琢砚进一步得到了恢复,到如今制砚(制石壶)专业户已发展数百家,并创作了“蟋蟀竹节砚”,“树根砚”,“朽木砚”等,一批乡土气息很浓的砚雕佳作。
         我石雕艺术研究所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不断研究开发创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和佳作。《渔归砚》、《硕果累累》、《酒乐砚》,分别荣获2001年中国石壶技艺创作大奖赛和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庆贺砚》、《一言九鼎》砚分别荣获2002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和银奖。多年来我们的各种澄泥砚作品除销往国内和港台澳外,还运销到日本、菲律宾、东南亚、西欧和美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在日本倍受欢迎和收藏。
         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扩大开发,提高对澄泥砚创新理念和澄泥石壶品种的开发和市场开拓,以科学方法和艺术创新手法相结合,促进我们传统的石雕艺术作品走向艺术化、名族化、大众化的进程,不断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张文彪)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