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浅谈当今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
  • 浏览量:1234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2.02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
      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许建平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与文化最悠久的国家,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这一代国人留下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遗产。家具艺术这一门类经过我们的祖先上千年的劳动创造,不断的变化与改良,到了明代家具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堪称进入了完美的成熟时段着实令世人叹服!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它都属于世界文化整体的一部分,而其不凡的特点也可以交相辉映与彼此影响。中国家具艺术的成就对世界家具艺术产生着重大影响,是珍贵的家具设计文化资源,国外一些著名的设计师都非常重视对中国明式家具文化的研究和借鉴。在国外的许多博物馆里还是不难找到中国明代家具的珍品,可见中国明代家具在世界家具体系所占有的显赫与重要的地位。

    当我们在赞赏祖先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作为在此领域的设计师就更有必要去了解明代家具设计上的完美与神韵--实际上凸现了明代文人参与而蕴含着的文化特点和内涵。因此明代的家具在设计造型、制作工艺、图纹装饰上都透彻着浓郁的学究气息。今天国家已把明代家具的制作技艺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进行弘扬与保护,面对这一文化遗产该如何去传承与保护,我们应看到这绝非是一种形式上模仿前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所为。

    正因如此而面对我国当前古典家具生产业所出现的普遍问题而多了几分忧虑。本人通过这几年对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较大规模的古典家具市场与部分家具厂的仔细考察,发现一部分家具制作厂由于对明代家具这艺术形式缺乏了解,对家具外形的设计只要达到在视觉上与明代家具相近就为之。而完全丢失了明代家具内在的精髓,定位在这样肤浅的层面去看待这蕴涵着深渊文化特点和艺术语汇的事业,根本无从领略与感受到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而从中也不乏部分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而看好世人对中国明代家具喜爱而作为一种创利的契机。就如一个不识五线乐谱的人怎指望其能创出醉人的乐曲。我十分认同著名古典家具研究专家胡德生先生的观点:"对于家具尤其是古典家具的创新问题,虽然是发展思路,但是创新一定要在吃透了明清家具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一知半解就去创新,往往就会出问题,导致许多不遵循原来工艺、风格的家具几年就坏。因此,做家具前要先收藏家具,要研究家具,要多看、多比,把它吃透。"

    在京我了解到一些古典家具市场内的明式家具来自邻京外省的乡村家庭作坊或小厂,这与其它省份的古典家具市场是有着十分相似共同点。为此我特地走了一些乡村,在那里映入眼帘的是明清家具繁忙的生产景象与沿公路二旁出售明清家具的店铺。

    身处这已有规模的明清家具制作基地,看到这欣欣向荣的家具复古浪潮,作为一个专业的古典家具设计师从内心来讲心存喜悦。在考察中确实有幸看到了一部分家具的制作无论是在设计、用料、制作、雕饰、打磨方面都是一流的,有部分家具的复制几乎可以乱真。使人在欣赏中就能感受到珍贵的古典家具设计文化与艺术的资源得以的体现。不得不使笔者为当地在短短这些年来为复兴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与艺术所倾之的心血与贡献而欣慰。

    但同时也看到数量甚多的的家具制作因是源于家庭作坊性质,那里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家具的所有款式都是来自国内仅有的十余个书号的古典家具书,就是这为数不多的那一本本古典家具书上的图片就成为生产家具制作的蓝图,走进每一家家庭作坊随处可见这仅有的几本家具书在这里尽最大的可能在发挥着指导作用与拷贝效应,这种现象已经在全国古典家具市场中成为一种主流,其结果无可置疑的就是复制的家具几乎相似,(笔者这里用相似二字而不用相同,是同一张家具照片上的家具,经几家作坊做出的就会是一个款式成多种版本了――拷背也走样)因为从事这项工作的群体本身各自的文化程度与美术基础参差不齐,对家具的体会与理解差异甚大,因此同一件家具之形与图案的雕饰语汇就得出截然不同的必然结果。这种不协调而有碍观赏的家具堂而皇之的在古典家具市场上举目皆是。

    曾有文章写道:"在造型上,明式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能工巧匠随心所欲、率性运用便成美器,实则任何样式都有相当严格的法度,决不是东拼西凑,不经推敲的"。在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明代家具造型的深奥过人之处,在传承明代家具的制作技艺中作为从事这一事业的专业人员更要有着认真的责任感来认识到传承的意义。当我们在使用日渐稀缺的珍贵木料去复制那些来源于书本图片上的优秀款式的古典家具时,我们复制设计绘出的每一笔,都为这件家具的成败埋下了伏埋,奠定了基础,试问:按着祖上留给我们的瑰宝―――家具图片都不能正确的复制,怎对得起故世的前人呢?而现实中这种有违祖传家具制作法则的趋势,在无规无矩中得以普及。

    由于家具主要是使用性的器具,容易受到气候、湿度、搬动、使用等外在复杂因素影响,其保存的时间都不会很久,不会似磁器那样只要不打碎就会很好的保存其造型与光泽。所以江南一带俗话谓"木不成古"可见今天我们在书上的图片中能看到的仅是明代家具中留存在现世中为数少之又少的珍品。而想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今天我们这一代难道就只会对着书中的图片去仿之就满足了吗?我想如是这样那我们这一代还能说是在研究与传承这一事业的专业设计师吗?都知学中国画时有一个临摹学习阶段,临摹时学到的基本功是为以后创作铺底。而我们古典家具的所谓设计就停留在按书本上的图片进行复制,走遍全国大江南北的古典家具市场,我们看了市场内展示的明清家具款式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都是从书本的图片中走出来的家具临摹品,设计师的创意在这里显得十分的吝啬。"因此这根本就谈不上设计而只能归类于临摹吧。

    明清家具市场这一蕴含文化与艺术的特定场所,几乎已与大型的超市卖场接近了等号,走了一家就没必要再走第二家了--因为都一样。而目前这不容乐观的现况对我们这一代从事此专业的设计师来讲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作为从事中国古典家具设计的专业人员,必须注重古典文化与艺术方面的研究,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家具文化与艺术全面的进行了解。把握住了那个时期的脉博与特性,溶入设计师对古典家具所倾注的研究成果。我想一定能够把在历史中曾经存在过,今已逝去而无踪影的成千上万个款式的古典家具,通过我们设计师的智慧一一复原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摘自《工艺美术网》   作者:许建平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