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陆正愚瓷刻艺术
  • 浏览量:1378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6.06.15
  • 在苏州说起传统工艺门类中的刻瓷艺术,那当首举刻瓷名家陆正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涉足这一门手工艺术,他以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底蕴,在传统刻瓷的基础上创导出新,不仅在工艺的运用和常规的雕刻技艺上有所发挥突破,更是在表现的题材和形式上不断追求完美,难能可贵的是他尤其注重把吴文化的地域因素、把文人的风雅气息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所以他的刻瓷作品一经出来,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以及我市一些资深画家的赞赏。比如像杨明义、张晓飞、夏回等,他们都有对此的褒意;前辈孝思老曾在八六年题赠“姑苏艺术新葩”,著名花鸟画家张继馨也手书“铁笔妙开五色花”加赞。记得九○年苏州市第一届经贸洽谈会上,他的几件刻瓷作品展示出来后,立即就受到了媒体的注意,不仅是市电视台、报刊予以专题报道,还选送至江苏省电视台以及美国华人黄河电视台播出,继而又被台湾《中国时报》转载,文中的“雅风如沐,美意夺人”成为了他刻瓷作品的艺术风格的精准写照,也成为了他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

    追溯刻瓷的历史,从目前的记载汉代就有“剥玉”之说。所谓刻瓷就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釉面上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人物、山水、花鸟、书法无所不能,它既保持了瓷釉的光洁和凿刻后所形成的肌理反差效果,又具有很好的书画和金石韵味。所以一经问世,就得到了皇宫贵胄们的喜爱,而今存世最早的为清道光年间的作品,刻瓷艺术并在有清一代得到了飞跃发展。二十世纪初,清廷在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特设镌瓷科,使其成就了一代如朱友麟、华约三等刻瓷大家,包括当时的金石名家邓石如等也参与其中,从而北京、上海、淄博、青岛、南京等地均成为著名刻瓷产地,解放后,随着各类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兴盛,刻瓷逐渐归纳到几个产瓷区域,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刻瓷这门传统的手工艺又在全国各地发扬开来,并又涌现了一批技高品佳的工艺大师。

    由于陆正愚长期在市民间艺术协会担任领导并参与具体事务性工作,从九十年代后期至今一直疏于自己的作品创作,渐渐地又好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十几年中,经由他的手中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民间艺人的优秀作品去参评,从而为他们自己赢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更多的人也从这里走向了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了一代名家大师,而他本人则在默默无闻地为此辛勤工作着。就此他常说:只要大家有所成就,我一个人做点奉献,又算得了什么?这两年为了配合当前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也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本土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每年春节由他主要操办的“苏州市工艺美术名家精品展”已在观前美罗商城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同和肯定,如今已成为苏州市品牌性的艺术活动。陆正愚坦露心迹说: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也越来越感到心力的不足,更觉得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如果再任由自己的雕刻艺术这么荒搁下去,这恐怕不仅是对自己艺术生命的摧残,更是对传统工艺的不负责任。近年来,随着玉文化在社会上的繁荣兴盛,也越来越有更多的美玉作品和技艺精湛的琢玉名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陆正愚真是利用自己刻瓷方面的深厚功底,平时又擅长书画,并且在大学里又专门学的是工艺图案专业,所以当他第一次涉足玉石雕刻工艺,其制作出来的作品就马上得到了行家的肯定;细赏他的浅刻玉牌作品,或人物、或山水,既有生动灵巧的笔墨画意,更具金石雕刻的手工韵味,常有真正喜欢的客人慕名而来,求得作品而爱不释手。因此在2010年第一次参加高手云集的苏州市第三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比中其雕刻的“钟馗图”就得了铜奖,并被选送进京参评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最终得到了优秀奖。今年五月份他的另一件“山水图”玉牌又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于扬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玉石雕精品展 中获得银奖。最近他又刚精心完成了一件浅刻玉雕作品,准备参加七月份在北京的全国“百花奖”评选。但是不管怎样,他还是热衷于他的刻瓷艺术。他总是说,刻玉只是他的“客串”。所以,从今年起他就给自己排了一个计划,要把荒疏多年的刻瓷重新再操作起来。为此,他特意赴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采购瓷料,又几次到苏州的一些园林观摩、采集素材,同时激发创作灵感,因为他想创作一套反映苏州古典园林题材的刻瓷作品。而回来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又一头扎进大量的书画资料以及自己的构思图稿中,往往是废寝忘食。最近有一个客户上门提出想购买他以前留存下来的一些刻瓷作品,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总有一个愿望;要办一个高水准的个人刻瓷作品展,以馈人们,更是答谢这许多年来一直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前辈和朋友们。最后他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日里,他要潜心搞他的刻瓷创作,争取有更多更好的新作出来,最迟在明年上半年前给大家一个汇报展。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