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远去的民间文化背影——后塍竹编技艺
  • 浏览量:1277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1.29
  • 如今,在我市后塍地区的街市上,偶尔还会遇见卖菜篮、簸箕、凉席等竹编制品的老人,他们的竹编制品精巧、美观,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市井氛围中,透出浓郁的原生态气息,还有淡淡的怀旧味道。同如今略显寥落的竹编买卖相比,过往时代里的后塍竹编,却是风靡一时,影响深远。

    后塍竹编曾一度兴盛

    今年64岁的陶永飞是后塍原曹场巷村陶家祖传第四代竹篾手艺工匠,个人从事竹编手艺已长达40多年,远近一带都小有名声。4年前退休后,他仍放不下这门老手艺,在家自制竹编制品。作为目前后塍地区少数的竹编技艺传承人之一,陶永飞亲身经历了竹编技艺在后塍的蓬勃和衰落。

    陶永飞告诉记者,竹编技艺在后塍当地算起来至少已经流传了上百年。后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素有“家家栽竹,户户笋香”的民间风俗。自然地,竹编工艺也就渐渐形成、流传和发展起来,分布范围遍布沿江的南沙、中兴、德积、大新、晨阳等地,尤以后塍一带最为兴盛。“据父辈说,解放后是竹编技艺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当时后塍区域有竹器店10多家,民间专业竹匠户20多家,其中曹场巷村5个队里做竹编技艺的人家尤为集中,名声在外,我祖上陶氏就是其中一家。1956年,后塍的竹器店户及手艺工匠部分加入手工业联社,1962年后塍成立了竹器社,有专业工人30多人,多生产淘箩、簸箕等生产生活农具。”陶永飞回忆说,他17岁开始学习竹编技艺,由于技艺纯熟、手艺精巧,两年多时间便出师,1965年进入竹器社,成了一名人人称羡的竹编工人。在陶永飞的记忆中,最让他们这些竹编工人自豪的是竹编厂在外贸道路上的红火:“1973年竹器社改名为沙洲县后塍竹器厂,属县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增至80多人,在上海外贸公司指导下开始涉足外贸产品,成为当时沙洲县乃至苏州市唯一一家外贸出口企业,成立了外贸生产设计组,生产竹编工艺品,如竹编花瓶、竹编啤酒篮、竹编玩具等,有四位师傅专门设计打样,我就是其中之一哩!”

    陶永飞告诉记者,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沙洲县后塍竹器厂的竹编制品都备受市场青睐,竹编工艺制品参加每年春秋季广交会时屡屡被外国人相中,产品成批销往日本、美国、东南亚各国,后塍竹编技艺声名远播,蓬勃发展,在全县选了8个乡镇设生产点分散生产,统一收集,整体出口。

    独具匠心的传统技艺

    那么这些风靡一时的精美的竹编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呢?陶永飞告诉记者,制作一件竹编制品,通常要经过选竹、放料、开竹劈篾、拣篾、煮篾、刮篾、编制、整合、油漆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而这一系列工序都是制成一件精美的竹编制品必不可少的,先后顺序有讲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对待。

    刮篾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陶永飞指着家中一张竹编席说道:“以竹席为例,每一根用于编织的篾段都要刮得很薄,而且厚度均匀,由于竹编是纯手工工艺,为此,初学刮篾的人可要吃一番苦头,要熟练进行编制,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陶永飞手掌上至今仍有厚实的老茧,就是当初学、练刮篾练出来的。

    传统手工艺渐受冷落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兴工业大肆兴起,传统纯手工艺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色彩斑斓、工艺简单的塑料制品等新兴工业成品渐渐取代了竹编制品原先的市场地位。

    “市场兴衰交替,竹林的砍伐导致原材料日益减少,竹编制品利润微薄,这些原因都使得后塍竹器厂生计艰难,终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它被后塍棉织厂收购,掌握竹编技艺的工匠们大多也退了休,专门制作竹编的人越来越少。”金港镇文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土生土长的后塍人唐国良自小也生活在“家家有竹、村村制竹”的淳朴民风中,对于竹编技艺濒临失传这一事实,他和部分目前还在从事竹编的老人们一样深表痛心,他说,竹编技艺在后塍当地已经流传了上百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某些独特的工序可算得上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然而现在的状况却是老工艺师年龄越来越大,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加上竹园竹林退化,原料匮乏,竹编技艺将要失传,让人感到惋惜,故而要加强保护,传承利用。

    庆幸的是,自今年3月后塍竹编技艺申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相关责任单位切实行动起来,积极收集尚未损毁的竹编制品,并制定保护计划。“镇政府除了倡议保护好现有竹园竹林,关心现有竹匠、篾匠老师傅的生产状况外,最关心的就是竹制品的市场开发。”唐国良告诉记者,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竹编制品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在提倡环保绿化和宣传使用无公害环保绿色制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今世界,开发利用竹编工艺品,其价值不可估量。

    今年上半年,后塍竹编技艺正式入列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列苏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荐名单。希望随着这一传统技艺的再度被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后塍竹编技艺的传承。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