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苏作漆雕《姑苏台》 传统工艺创新手法
  • 浏览量:1180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1.29
  • 由林怡创作的漆艺屏风作品《姑苏台》。 □记者姚永强摄

    本报讯(记者 吕继东)经过8个月的艰苦工作,大型四扇屏风漆雕作品《姑苏台》终于制作完成。作为苏州漆器制作技艺的保护单位,葆怡堂文化艺术传播工作室交出了一份完满的答案。

    看着刚刚制作完成的漆雕作品《姑苏台》,苏州葆怡堂文化艺术传播工作室漆艺总监林怡松了一口气。据介绍, 2009年,苏州漆器制作技艺被列入我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单位便是葆怡堂文化艺术传播工作室。去年下半年,林怡接到了一项任务:制作一件能代表当今苏州漆器制作技艺水平的作品。“这件作品不仅要反映苏州漆器制作的特点,最好还要以苏州文化为背景。 ”为此,林怡在选材上大费了一番脑筋。最初,她曾考虑以苏州园林为题,但却很难反映出苏州漆器制作工整、精细的风格特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怡受到一位苏州考古工作者的启发,于是漆雕作品《姑苏台》应运而生。“杆栏式的古代宫殿建筑,最能体现苏州漆雕的工艺特点。 ”

    然而,林怡并未停步于传统的漆器制作技艺的运用,这位从事漆器制作30多年的工艺大师,似乎永远站在潮头浪尖。“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艺术试验”,林怡介绍说,在制作的工艺上,她严格按照苏州漆器制作中髹、涂、刻漆、款彩等传统工艺的程序,但在材料的运用、画面的设计上必须进行大胆地创新,《姑苏台》便是她独具创新精神的一件作品。

    林怡介绍说,这件漆雕作品《姑苏台》从画面的整体上来说,采用了苏州传统漆器制作中经典的点线面的空间构图,但在细部的刻划上,则大胆地采用了漆刻屏风中较少采用的浮雕“起包”工艺,在石坡、远山的表现手法上,更是采用了绘画性极强的手法来表现质感。比如作品左下角的石头,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漆皮铲平,然后涂色,用色彩来绘出石头的形态。而林怡则采用了阳刻的方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质感。“苏州漆艺与其它地方漆艺的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巧’字。 ”长期从事实践和理论研究,让林怡对苏作漆艺有着独到的理解。她认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漆器制作工艺之所以形成如今广为业界认可的工整、精细的风格,能在全国漆艺行业里独领风骚,不仅在于选材、工艺上的严格把关,更在于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摘自《苏州日报》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