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翰墨犹可石头记
  • 浏览量:957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5.12.03
  •                                        

      书房内陈饰着一些所谓文房雅玩,然独独偏爱石头,石头中又钟爱于印石。在欣赏习惯上却颇为另类,雕刻得太好的不看,总觉得有种过度的矫饰;太多“大师”的东西不敢恭维,尽管都打磨得流光溢彩,然而看上去已经失去了石头的质感,少了一点天然灵动而显得匠气十足。因此能让我看上眼的还真不多。但有一枚旧章子却使人过目难忘,这是一枚还没有篆刻的印石,在寿山石里被行家称之为“月尾石”。就石质而言虽说不上身出名门,而它的工却一定出自高手,每每把玩都一直让我感慨莫名令人爱不释手。
      这枚寿山石章通高9.5厘米见方2.5厘米。四面工,刻的是人物山水,画面上天光云影肅林峥岩间人物远近有致,主题好像是古人教子。传统的如三娘教子、《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教子等都可以作为雕刻题材。这枚印石方寸之间表现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伴以连篇山水,似乎更能给人以遐想的怀古空间。作者以刀为笔“画”石头,透过类似白描、速写的艺术语言叙述和四面相联的画面,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美术感赏。而这种抒情感受是那么清晰,相比那些精雕细琢光可鉴人的石雕作品给人的记忆却是模糊的。
      这件印石用的表现手法是寿山石雕中的线条刻,观之如针线般精微,有以下几个艺术亮点,第一,雕刻者在前期定对这块石头做足了功课,充分利用石头上的天然颜色甚至缺陷和瑕疵,以所谓“巧雕”化腐朽为神奇,巧借石色施以山峦峰崖,生动地衬托出了山中教子这一主题。第二,雕刻的线条如行云似流水。人物衣褶用精细的线条刻画得柔和飘逸。此外,作者在印石上因地制宜根据石纹走向以及皮色在山崖点缀了疏密得当的花草树木,其刀法与线条刻又有所不同,采用了篆刻中的冲、切等比较硬的技法,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刚柔并济。第三,作者构思独特,使雕件画面可分可合,分开每一面都能单独成篇,连起来就是一幅人物山水全景图。
      在寿山、青田等石头雕刻品里纯粹的线条刻并不多见。线条刻”,“也称“阴刻”或“浅刻”,刀尖在石面上行走,是与绘画直接结合的雕刻手法。寿山石单独以线刻技法完成的作品少之又少。此印石从文玩欣赏角度来看这也许是爱石人中“清客”兴致所致的偶然之作。
      我一直深信,我们身体里有一个部分与自然是相通的。凡以大自然为题材的作品总与我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此石亦然。有道是:丹青无止纸上写,翰墨犹可石头记。(邱景衡)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