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宣德炉,历史的记忆
- 浏览量:1331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4.02.16
“大明宣德年制”清铜双铺首三足炉
焚香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多用于祭祀、熏衣等,更有不少文人雅士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炷香,颇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早在汉代前,中国就出现了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两宋时,瓷香炉的制造得到了推广。明代炼铜工艺进步,在宣德年间开创了黄铜铸炉的先河。
据记载,明宣德年间,宣宗曾命令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图》诸书及内库中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款识典雅的器皿,绘成117种图谱,宣德三年,由工部吴邦佐正式开铸。他选用当时暹罗国(今泰国)的风磨铜,又配以金、银、铅、水银等金属,反复进行冶炼,工序复杂。
宣德炉造型优美、质地精良,名扬海内。冒辟疆的《宣炉歌》赞其皮色:"如女子肌肤,柔软细腻可捏"。该炉在宣德当朝就有人仿制,持续到民国乃至今天仍不断。山河变迁数百年,真正在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已极为罕见。由于历代仿品流存诸多,以至于后来"宣德炉"已不仅是指宣德三年制造的炉,而成为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有时,与其说是伪仿,不如说是对历史黄金时代的尊敬和缅怀。其中有些品质精良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古董珍玩。
此件铜双铺首三足炉,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据考为清早期之作,现藏于苏州古玩城,该器以精铜为材,质地细腻,线条优雅。圆口折沿,短直颈,扁圆状鼓腹,下附三足,足根为高浮雕的兽首,双角卷曲作云纹状,双目突出,宽鼻外凸,五官清晰。腹部两侧附对称的兽首状双耳,兽首鬃毛细密卷曲呈卷云状,层次分明,高额隆起,双目圆睁,宽鼻外凸,方口大张,显现出狰狞威猛之气。炉底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字体端正,笔画均匀。胎质包浆淳厚润泽,宝色内涵,珠光外现,实为收藏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