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陆涵生徒弟丁亚成的回忆(八)——重阳忆起《长生图》
  • 浏览量:2200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3.10.13
  •                             

    继《腾蛟起凤》

    作者:丁亚成

     

    我珍藏着一件木雕文房雅玩《长生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赠我的,距今已有二十三个年头了。
      一九八九年重阳节是我国把农历每年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的第一年。空气中弥漫着清朗的气息,带着凉凉冰丝的风里藏掖着几缕丹桂的芬芳,如骄阳般灿烂的枫叶微微颤动。我端着一盆菊花,送去陆老祝寿观赏。他眉开眼笑地赏看着菊花的秋意诗心,饶有兴趣地畅谈重阳的感慨。他说,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有登高、吃糕、赏菊的习俗。上山登高,以畅秋志,登高远望,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登高吃糕,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菊花象征长寿,赏菊赋诗,互祝长寿。所以,重阳节在民间有一个清雅的称呼:菊月节。没有了菊花,重阳节也就黯淡失色。古代诗人陶渊明尤其爱菊,与友人一起赏菊时,脱口成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据传,从此就有了重阳赏菊的习俗。陆老笑,全国解放后的前几年,他按照毛主席《采桑子.重阳》的词意,创作雕刻了一件军旅木雕作品,名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军旅象牙作品,雕了一只军帽,旁倚一束菊花,看似简约,但却抓住了烽火连天和与天竞老的情感之弦。陆老的阔论,使浓浓秋心浸染上迷人的历史韵味,更感到重阳登高、吃糕、赏菊的独特魅力所在。
      当我提出要告别的时候,陆老从茶几底下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锦盒,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相识相知已十来年了,我一直想送件东西给你,以志纪念。我不是书画家,大笔一挥,就可以作为礼品送人,雕刻这玩意儿非得耗神耗时才能完成。前几年,我雕了一件黄杨花生笔架,很小,手掌可握,但礼轻情意重。今天趁重阳这个吉利日子送给你,请笑纳。
      我感到很突然,婉言谢绝陆老的馈赠。“您的心意我领了,我不能无功受禄,您这么大一把年纪,雕刻作品不容易,您还是留下吧!”陆老见我婉言推辞,有点不太高兴。他喃喃地说,“人生最令人满足的命运,不过是寻觅到自己的知己。突然而来的身体变故,我那比蛛丝还乱的心境,多少次不知道怎么面对。是我遇到了吴麟昆、华祥炳这样的知己,他们关心关怀,才使我用雕刀逐步摆脱痛苦和困境。年纪大了,又遇到了你,你给我释怀,给我传递信息,成了忘年交,我已很知足了,一个人只要知你心了,就是知心朋友。”他还给我讲了一些人生道理和哲理,比如要牢记人家的名字。和朋友初次见面,熟记人家姓甚名谁,下次相遇时,你能脱口而出喊出他的名字,他一定会刮目相看,认为你这个人是可交的。这句话,道出了陆老的待人处事的优秀品格。
      我欣然地接受了陆老的馈赠,作为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珍品保存下来。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前段时日我偕同夫人到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登高,浏览了阳山箭阙峰下的文殊寺。回家后游兴未尽,瞻仰陆老的这件赠品,只见锦盒上陆老亲笔写的“长生图,戊辰年八三艺人制”虽经岁月沉浸,仍然历历在目,熠熠生光,一方金印“涵生”,朱红鲜艳如新。情景再现陆老善意的音容。打开锦盒,呈现陆老用精湛技艺创造出的超越自然的九粒花生,造型活泼,立体感强,陆老的晚年之作,果然更显老辣,更显“力的艺术”之美。这是陆老的艺术特点,也是他的成功之处。这件赠品,是陆老重阳节送我的,又雕了九颗花生,又起名“长生图”,这是陆老一片与人为善的禅意之心,饱含了久久长寿的隽永内涵。
      九九长生,地久天长,过去我常常思考——永远的尽头在何处……
      抚摩着花生细腻的道道历痕,腾转而上的坦然令人心怀豁然。
      陆老从不曾离开,每一道刀痕,都是他生命的延续。
      阳光从不曾枯萎,丹心从不曾凋谢。
      永远的尽头,便是永远无法抵达……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