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两岸故宫专家谈苏作玉雕
  • 浏览量:2201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3.09.22
  •  

                              了不起的苏州school  如何打造“当代子冈”品牌

     

                               

    31年前邓淑苹来到底特律,参加美国一个国际学术论坛的时候,首次听说“苏州school”这个概念。古玉研究领域所谓“苏州school”,便是“苏州派”,也就是如今时常提起的苏帮工、苏作工。苏州school,苏州school,此后,邓淑苹的研究生涯中不时出现这个概念,英文古玉著作的字里行间充斥这个字眼。
      台北故宫研究员邓淑苹研究古玉已43年,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研究论文。2013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现场,她亲眼目睹和感受了当代“苏州school”的精彩。
      与此同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也来到子冈杯现场。张广文古玉著作丰富,尤其对明清玉器更是研究深入,而研究明清玉雕,绕不去的主题便是苏作玉雕工艺。
      两岸故宫专家,两位著名的古玉研究学者,在苏州美术馆做了玉器高层论坛讲座,并接受了记者专访,从陆子冈说到当代玉雕。正如苏州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马建庭所说,专家观点对苏州今天的玉雕家和玉雕行业也极具参考价值,如今玉雕从业者有名气、有技术、有创新意识,但还应该开拓眼界、相互交流,夯实自己文化和知识深度。提高苏州玉雕从业者素质,这是子冈杯的初衷。

     

    品牌启示

    为什么出名的只是他

    文人的记录和宣传  成就了陆子冈的名声

     

    陆子冈是一个传说。其生平不可考,其作品不可考,连名字也无定论——是子冈还是子刚呢?
      但玉雕业界都知道,晚明有个陆子冈,工琢玉。
      张广文梳理了关于陆子冈带款的作品,这些落款,连“子冈”和“子刚”也相互混淆。故宫内的子冈款藏品也是五花八门,有杯子、执壶、合卺杯、玉盒等器皿,有墨床、笔舔等文房用具,有发簪,还有小型的配饰比如玉牌——这些玉牌有明代有清代,但没有哪件可以确认真正是陆子冈的作品。
      邓淑苹虽然研究古玉,但对陆子冈并无任何迷信——她认为,论工艺,陆子冈款的器物并不如乾隆工精细,当然乾隆工玉雕也未见得能与今天相比。从技术原因分析,首先各时代工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明代的砣具很宽,而乾隆时期工具已精细了许多,当今的设备优势则更为明显。乾隆的诗中还曾记载,由于出现了秦中钢片这样的琢玉利器,原先要制作20多年的大型玉瓮,在当时只要6年便能告竣。另外还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文艺皇帝乾隆写了不可计数的宫中藏品之诗,却只字未提陆子冈。
      但陆子冈在玉器史上的地位是存在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哪个玉雕从业者这样出名。中国的玉雕工匠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如果陆子冈生活在之前其他时代,也难免那样的命运。明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拥有出色手艺的工人炙手可热,以苏州为核心的知识分子对工匠日渐尊重,陆子冈甚至得以与缙绅阶层平起平坐。包括王世贞、陈继儒等人的笔记小说里,对工艺记载颇多,也不时出现关于陆子冈的记录。虽然文人在记录传闻时甚至没弄清“子冈”“子刚”怎么写,但陆子冈已随着他们的文字流传下来。
      不可否认,陆子冈在同时代技高一筹,但真正能使之流播的还是文人的记载和宣传,经过历史的云山雾罩,又笼上很多离奇的传说,诸如因为落款被皇帝杀头之类。种种渲染,陆子冈在今天的玉雕界说得神乎其神。
      谜一般的陆子冈注定是个谜了,但对于今天的从业者而言,这其中无疑很具启示意义。邓淑苹的观点是——要打造“今天的陆子冈”品牌。
      邓淑苹说,她所看到21世纪前大陆的玉雕创作,鲜少个人风格,近十年自我创作能力明显增强。而且,今天的中国工艺美术从业者是幸福的,比以往的工匠都幸福,有着创作的自由度,只要有天分就有出头机会。因此,这是打造“今天的陆子冈”品牌的绝佳机会。
      但是与陆子冈时代一样,玉雕从业者应注重自身文化品位的修炼,多与文人交流,从文化角度提升自己形象,进行品牌包装,如此才能在“大师林立”的今天,赢得长久的名声和地位。

     

    创作启示

    翠玉白菜,俗不可耐?

    专家眼中,什么才是“永恒的巧思”

                                                   

    台北故宫每天接待着从各地络绎而来的游客,如果非要排一个座次,大家最想看到的宝物明星,大概首推“翠玉白菜”。
      作品以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叶片上还停留了一只螽斯与一只蝗虫。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孙众多。
      由于巧妙利用了颜色进行雕刻,作品栩栩如生,通俗易懂,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热门藏品。
      然而邓淑苹一提起它,就语出惊人:“翠玉白翠,俗不可耐!”
      她开玩笑说,这棵白菜让台北故宫成了菜市场了,熙熙攘攘的!当然,说它“俗”,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玉雕成就和工匠巧思,而且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在论文中,邓淑苹也认同它外表“灿烂美丽”,“非常讨喜”,“贴近大众生活”,“隐含对美好未来的祈求”这些优点。那么,为何要说它“俗不可耐”呢?
      显然,“俗不可耐”四个字是邓淑苹夸张的形容,但她确实认为,作为有品位有高要求的专业欣赏者,必然不至于将这棵白菜的艺术价值捧得过高!多年前她提出一个概念:“永恒的巧思”。
      什么是永恒的巧思?就是看了要让人动容,感动。有的作品能让人感动一瞬间,有的可以感动好多天,也有的可以感动千年!
      台北故宫最有名的玉器,是翠玉白菜。最昂贵的玉器呢?不好说。不过从外出展览保价的情况,大概可见端倪,保价费最高的是宋真宗禅地玉册——一套极具史料价值的玉,保价额相当于《溪山行旅图》。
      那么,邓淑苹最欣赏的是哪件玉器呢?既不是名气最大的,也不是价格最贵的,邓淑苹觉得最动人的,是两块玉圭——人面纹圭和鹰纹圭,龙山文化时期作品。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再看这样的玉雕,让人尤为动容,遥想那陌生的时代。作品反映出沉甸甸的文化背景,反映了远古中国人对于祖先、对于生命来源的一种敬畏之情,而这份敬畏之情是可以穿透历史的。
      邓淑苹说,这样的作品与时代紧紧相连,透露了那个时代的梦想。而今天的玉雕创作,也应该更具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个人所长。一份真正的巧思,可以让观者恒久受到感动,设计者必须掌握文化的脉动,站在很高的高度。
      的确,在今天这样优越的条件下,玉雕从业者所追求的绝不应仅是一棵棵“翠玉白菜”!

     

    作者:春生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