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吴罗织就“金罗袈裟”
  • 浏览量:1280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3.07.04
  •                              

    随着我国著名纺织考古学家王亚蓉与弟子马建芳缝上最后一针,经过180多道工序、历时3个多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织成的“金罗袈裟”,在光福苏州丝绸府内封针。据王亚蓉介绍,这是国内第一件用纱罗织成的袈裟,近期将送往五台山普寿寺,作为一位高僧的百岁寿礼。

    苏州丝绸府是中国古代锦罗织物实验考古研发中心所在地。中心由工艺大师李海龙创办的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龙”公司)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于今年3月联合成立,致力于中国丝绸的修复与研发工作。该公司创新开发的花罗产品曾是北京奥运会的指定礼品。目前,以圣龙丝织为传承代表的“吴罗”织造技艺已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春,经市台协会牵线搭桥,圣龙公司承接了佛教界一桩盛事:为五台山普寿寺梦参法师百岁寿辰筹备贺礼。在由全国选送的100多个方案中,该公司的“金罗袈裟”方案入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王亚蓉是我国著名的纺织考古学家,师从沈从文,曾参与过马王堆西汉墓、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等重大考古研究工作。受该公司邀请,王亚蓉为这件金罗袈裟提供了大量佛门资料和各种文物图案,经过反复查考探究和对比,并对梦参法师生平进行研究,将袈裟内饰图案定为“百寿”。袈裟选用由吴罗织造技艺生产的蚕丝绞罗面料,向南京金线金箔厂定制24K/98黄金线和纯银线,并在光福定制纯手工雕琢的白玉如意佩、扣。历时3个多月的复杂繁琐工程,昨天袈裟正式封针。“丝绸是苏州的城市名片。‘金罗袈裟’的成功制作,为苏州丝绸振兴梦想增添一份光荣,相信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未来的文化魅力将进一步彰显,”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向群在出席封针仪式时说。

    这件将苏州传统丝织技艺———织、绣巧妙融为一体的“金罗袈裟”,宽126厘米,长246厘米,四周以盘金钉绣、如意祥云、双龙戏珠为纹案,内饰为125个银线绣成的福田格和127个金线绣成的寿字。“金罗袈裟”制作共涉及人员125名,生产流程180多道工序,耗用纯金213.5克、白银171克、罗缎丝绸716克、白玉55克。

     

    相关链接

    宋元时吴罗 已名闻天下

    “绫罗绸缎”中的“罗”,又称“纱罗”,是用古老的织造工艺织造的丝织品,为全部或部分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特殊工艺形成的织物。由于生产成本高昂、工艺复杂,近代罗纱的织造工艺濒于失传,纱罗织物正在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苏州生产的纱罗,被称为“吴罗”。苏州织罗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草鞋山遗址发掘的碳化纺织物残片,即是以野生葛为原料的罗纹织物,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苏州是罗的故乡。苏州织罗技艺高超,至迟到宋元之际,已经名闻天下。到明清两代,吴罗织造技艺更上层楼,有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秋罗等,品种繁多,成了丝织品中的佼佼者。清朝覆亡后,随着其主要消费群体高官权贵的消亡和织造局的解体,吴罗大批量的织造随之停止。由于其织造难度大,制作成本高,非一般平民所能消费,其技艺也日趋萎缩,更由于受到洋布的冲击,织罗技艺几近失传。

    吴罗织造技艺具有原真性的特点。由于光福等地长期交通不便,相对闭塞,且长期没有通电,致使流落在乡间的吴罗织造一直都只能靠脚踏手拉的老式织机生产,保持了它的原真性。

     

    摘自《苏州日报》

    作者:陈秀雅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