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苏州文化- -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概述
  • 浏览量:1224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1.11.03
  • 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山东潍坊木刻年画并称我国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产生于明末到清康熙、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天津杨柳青成为民间年画中心,被称为“南桃北柳”。驰名国内外,并传入日本,对日本“浮也绘”有相当影响。
          桃花坞木刻年画主要形式是门画、中堂和屏条。内容主要为“辟邪纳福神像”和“新年欢乐节庆”两大类,山外还有“世俗生活”,“名胜时事”、“戏曲人物”“花鸟蔬菜”等内容。采用木版套印。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民间气质和民族特色,刻工精细秀雅,构图丰满热闹,色彩鲜艳明快,造型简练夸张,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 
          解放前夕,桃花坞木刻年画一度衰落,转向印刷封建迷信品。解放后,创作出一批批木刻年画,曾先后在意大利、日本、美国、德国展出。作为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仍散发出熠熠的光彩。
          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以祈求神灵的消灾赐福,同时也借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神茶、郁垒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使木版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从最初被作为辟邪驱鬼的符录,渐渐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又多了表达新年美好意愿、装点环境,表现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使年画具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这样的表现方法既适合于广大农民、市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便于木板印刷制作。民间年画是先画出底稿,再复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或印出轮廓线,再用笔填色。在现代印刷技术产生之前,这是大批量生产图画的唯一方法。
          民间木版年画的体裁有很多,也很讲究。门神是贴在院门上的,根据门神的种类,又细分为贴在大门、二门、后门或闺房门上的区别。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仓房财神,甚至贴在牛棚马圈上的车马神。“中堂”贴在客厅,“月光”贴于窗旁,斗方则贴在箱柜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规矩。总之,过年时,屋里屋外,院内院外,各个角落都贴得红红火火,花花绿绿,既用以表达了主人的心愿,又布置烘托了节日气氛。
          随着时代的推移,旧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的观念渐渐被淘汰。年画只是作为一种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年画艺术家创造了新的年画形式,并用以表现现实生活。至五十、六十年代新年画一直兴旺发达。它已经改用新的印制技术,印数和发行量极大。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画种出版数量能达到年画的出版量。年画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画种。

     

    (转载由 中国传统及民间工艺美术)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