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浅谈当代瓷板画的传承与发展
  • 浏览量:1737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3.04.21
  •                              

    瓷板画是在平板素瓷上手工绘画后再经高温烧制所成的陶瓷艺术品,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瓷板画既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状又具有绘画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开始,瓷板画日益兴盛。由于烧制工艺的逐步改进,瓷板尺寸相应增大,绘形与色彩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又由于创作者对传统文人画的移植,瓷板画终于从最初被当作镶嵌附件的附属装饰物,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这其中景德镇的瓷板画尤为突出。

    清末民初,瓷板画几乎成了达官贵人家中必备之物,艺人们此时纷纷设立画室,从谋生及商业角度出发,瓷板画四幅成套,有些按客商要求做成四块或八块,由不同内容的画面配成一套,瓷板画中青花、五彩、釉里红等不同品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众多作品中,以“珠山八友”作品最受欢迎。
    瓷板画制作工序多重、复杂。如同绘画一般,先将各种颜色的釉料涂抹在素瓷板上,形成画幅,然后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高温烧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方才成型。瓷板画的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等;纹饰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鱼藻及吉祥图案;形制也呈多样化,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式。

    近年来,不少当代名家的瓷绘板画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走强。出现当代名家瓷绘板画价格升高的原因,是名家瓷绘板画作品不可能批量生产,只能一件件手工制作。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以板面黏结制作而成的陶瓷成型难度高,烧造也易变形。纯正瓷板的制作是在琢器生产工艺上逐渐形成的,它经过了一个演化和发展的过程。明朝中后期瓷板屏风开始出现,竖烧成型,但很难平整。到清朝末年,完整意义上的瓷板才形成。随着瓷板制作烧成工艺的完善,它开始独立于其它艺术器型之外。

    瓷板画与宣纸、纺织品等载体上的绘画作品相比,瓷板画独特的细腻感,流动感,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式更能显示出瓷板画的特质,且可根据建筑物的装饰需要,大小尺寸任意,大则似高山昂立,小则须俯首细鉴。

    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会霉变,只要不受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瓷板经书画家精心绘制,再经精确烧成后,配置工艺精致的红木框,显得素雅文气,可以挂在墙上,有的则以插屏、围屏等形式摆在案头,是精美的装饰品,也是独特的艺术品。

    当代瓷板画风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既可满足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可适合人们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越来越多的书画家参与绘制瓷板画的行列中,所以新的瓷板画也是异彩纷呈。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陆俨少先生,也曾绘制过瓷板画。他所创造的山水画独特技法和风格与瓷板画相结合,为中国山水瓷板画艺术耸立了一座永恒的高峰。苏州画家冯耀德,将传统山水绘画技法与当代瓷板画艺术特点自然融合,所创作的瓷板画气势磅礴,水墨淋漓,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其绘制的《江山秋色图》,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陶瓷精品大奖赛中获得金奖。

    在瓷板上作画,首先须娴熟的掌握颜料性能,挥笔料性规律。然后又应大胆运用“无笔之笔”和“无墨之墨”,自立“无法之法”,再进而反对墨守己法。务求不断变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其画日臻完美,光景常新,这是真正绘画之精神所在。

    古人论画,强调“意在笔先”,吾意未必尽然,笔在意先,亦无不可,宜不断游刃于两者之中,意下动笔,笔下生意,相辅相成,熟能生巧以致巧夺天成。

    凡绘画,既求形似之间,尤重神韵,“以形写神”形神俱备,此传流画论不朽之说也。写真不必全真,全真则俗,丧失自我,写神亦不宜一味求神而失真,不然,将变为空神,丧失艺术真神。故必以形写神,而以神代形,亦无不可。

    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抱有民族审美观,进而须有世界审美观,吸取世界艺术诸派之长,以充实民族艺术内容,在东西方艺术结合之中,仍不失本民族之艺术特色,探求艺术真理,发现艺术真理,开拓艺术真理。

    一画遍含万画,线(勾勒)皴(皴擦)染(渲染)点(落点,点缀),四者的画法包括在内,一线或一皴或一染或一点,亦皆包括万线或万皴或万染或万点。当此四者相辅而成的同时,以神韵和意境渗透之,成为整体之画,故称为“一画”。“一画”不仅指艺术技法,还包括以艺术思想感情去变现其神韵和意境而言,凡绘画必须娴熟掌握“一画”,到时下笔有神,挥洒自如,心手相应,形神结合,此乃真正“一画”之法也。

    绘画必须有大胆表现浪漫精神。过于谨慎小心,毫无浪漫精神和气魄,如此作品,岂能打动人心乎?一幅画成挂在素壁,从近处看之,反复几次,再从远处望之,反复几次,以致千百次,无形无声之中,会产生新颖的艺术效果。

    每看壁间的画,在近处,有笔有墨之妙。在远处,既有用笔用墨之妙,又有无笔无墨之妙,还有尽山川万物之美,而不见笔迹墨痕。以此可见,有笔有墨和无笔无墨,两者结合都是作者匠心独运和笔墨技法所在。

    《江山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意境。巍巍兮千秋屹立,洋洋乎万顷江面。形神契合画中诗,奇峰搜尽随时代!

     

    作者:冯耀德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