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夹纱灯失传200年后有望复活
- 浏览量:1026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8.22
在位于山塘街的灯彩工作室里,68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灯彩”省级传承人汪筱文向记者展示他刚刚刻出的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漆纱贴画的样稿,与样本高清图片对比,几乎丝毫不差。据介绍,贴画是复制故宫漆纱的一道重要工序,从试刻出的画样来看,技法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只等故宫的专家把贴画所用的纸张寄来,便可以做试样。
更令人欣喜的是,双面贴画的故宫漆纱工艺激起了汪筱文的灵感,一种失传了200多年的苏州灯彩“夹纱灯”有望复活。
苏州灯彩刀法刻出故宫漆纱贴画
为了寻找修复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漆纱的材料和工艺,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小组赶到苏州。在仔细研究了专家们带来的漆纱样本图片后,汪筱文认为漆纱上的贴画工艺与苏州灯彩的基本技巧是一致的,在技法上已没有任何问题。
据介绍,苏州灯彩的制作要经过设计造型、扎架成形、裱糊灯身、绘画装饰四道工序,而刻绘是其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艺,对刀法的要求极高,17岁从师学艺的汪筱文对各种刀法的运用早已炉火纯青。在汪筱文工作室,记者见到了一盏形如亭台真人般高大的“万眼罗灯”。汪筱文介绍说,这是苏州灯彩中的代表作品,上面的挂落和吴王靠的各种镂空几何图形全是一刀一刀刻画而出的,历史上记载这种宫灯上的“眼”多达万余个,因此得名。而汪筱文复原出的这一作品,灯上的孔眼已超过两万个,两个孔眼间的距离不足一毫米,孔孔连而不断。“运刀的关键在于细、稳,要疾而不断,慢而不乱,中间不能停,不能有接口。”汪筱文一边展示着按照故宫漆纱贴画样本刻画出的一套小样,一边对记者说,“从技法上来讲,苏州灯彩的制作技艺已超越了前人。”
故宫漆纱贴画工艺与“夹纱灯”相似
把汪筱文刻出的样本与故宫漆纱高清图片两相比较,丝毫不差,刻画出的线条笔直流畅,却没有机刻的呆板。“刻不是问题,现在的技术难点是贴。”汪筱文说,由于故宫漆纱是两面贴画,把纱罗夹在中间,如同一幅双面绣,因此贴画时要尽量减少误差,以保持正反两面的一致性。
而在研究故宫漆纱贴画的同时,一个意外的收获让汪筱文欣喜万分,失传了200多年的苏州灯彩“夹纱灯”有望复活。据介绍,上元赏灯风俗的盛行,以及苏州众多园林、官邸、私宅陈设布置的需要,促进了苏州灯彩工艺的发展,宋代时苏州灯彩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以精、细、雅著称的苏州灯彩品种繁多,“万眼罗灯”就是当时较为流行的款式,但许多灯彩款式和制作技艺失传,其中“夹纱灯”便已失传了200多年。“我没有见过‘夹纱灯’,只在资料里见过相关记载。”汪筱文说,上世纪70年代,他去图书馆查找苏州灯彩的相关材料,无意中发现了曾经在苏州很流行的“夹纱灯”的记载,一直想恢复这一传统灯彩,但因制作技艺不详而未能如愿。此次借修缮故宫漆纱之机,汪筱文发现故宫漆纱贴画工艺与“夹纱灯”制作工艺的零星记载十分相似。“我们苏州人救活了一门故宫工艺,没想到也因此有望救活苏州灯彩的一门失传工艺。”
摘自《苏州日报》
作者:吕继东 姚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