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太湖沉泥引爆文化新流派
- 浏览量:1045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8.03
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上,冷赟玲的青瓷作品《濯明月于涟漪》系列,再度在业内人士中引发震撼。
著名画家、陶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韩美林评价说,冷赟玲的作品釉色翠润、淳厚,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艺术性和手工自然的纹理相融合,形成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具有节奏韵律感,是难得的青瓷精品。
“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陶瓷艺术展览,从1998年首届开展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冷赟玲是我市唯一入选第八届双年展的陶艺家。
“80后”陶艺家将苏州作品带上世界舞台
事实上,业内人士对1980年出生的冷赟玲并不陌生。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的她,是当代陶艺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今年,是她第三次参加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冷赟玲以太湖果树树枝为燃料,让燃灰附着在器物表面,经1300℃高温烧制形成天然肌理,看似出土化石。这种借助柴烧所产生的沉淀感,使陶瓷作品显得厚重、凝炼,又透着些许欲语还休的沧桑。她创作的柴烧作品系列,寥寥几道褶皱,时而令人联想起迷蒙的水上江南,又似乎读出了大漠层峦起伏空旷无垠的黄沙,那笼罩其上的清冷寒月,出尘脱俗,却也萧瑟寂寥。经由柴烧,手摸上去有点粗糙,而这种糙感正是作品的感人之处,摒弃了华丽之后的返璞归真,更接近事物本相。
在去年在日本举行的IS-CAEE国际陶艺交流年展上,她创作的柴烧作品系列,被ISCAEE 年展举办方永久收藏。ISCAEE主要邀请世界不同国家的陶艺家、陶艺专业教师、学生进行陶艺展览及学术交流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都在不同的国家举行。 这不是孤例。此前,她的作品《宋韵》被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收藏;作品《幽静的时光》、《昆曲系列茶壶》 被上海世博会苏州馆永久收藏。
“太湖窑”打造属于苏州最为独特的釉色
“我想打造属于苏州最为独特的釉色。”采访中,冷赟玲告诉记者,正是出于这一设想,她的作品全以太湖湖底沉泥为原料,添入高岭土,加上她调制的釉色而形成独特的“紫口铁足”澄泥瓷。她所在的陶艺中心取名“太湖窑”,“希望在陶艺世界里,增加全新的苏州流派; 也希望自己能为苏州文化输入全新的符号。”
在这种“野心”下,太湖窑(国际)陶瓷艺术中心应运而生。冷赟玲既是这里的陶艺家,也是这个艺术中心的总经理。让艺术作品更赋时代感,是“太湖窑”最具鲜明的特色。近年来,这个艺术中心尝试通过艺术跨界融合,吸引更多的当代著名画家、陶艺家、工艺美术大师团队加盟,研究设计与烧制代表太湖流域文化的陶瓷艺术作品。
在“太湖窑”的系列作品中,昆曲、园林、太湖等元素一一融入陶瓷作品。比如,“太湖窑”研究开发出的昆曲系列茶具、对瓶、文房用具,由国内著名画家顾迎庆及其博士、研究生队伍创作。据了解,这一团队反复阅读、研究昆曲文化历史与剧本,观赏苏州昆曲院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后,还面对面与昆曲艺术家进行写生、交流。历时三年多,才将《牡丹亭》 第十出惊梦一折以中国水墨写意的手法烧制在瓷器之上。目前,该系列作品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除了顾迎庆之外,太湖窑有十多位长期合作的“大师”,其中包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袁进华、雕塑家温朝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翟小实、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朱斐翡……最近,苏州版画院院长、著名版画家凌君武也加入进来,合作开发桃花坞木刻年画系列陶瓷作品。据透露,今年中秋前后,桃花坞木刻年画系列太湖窑作品将面市。
这些创新,也让“太湖窑”迅速让陶艺界刮目相看。记者了解到,除了冷赟玲的作品之外,“太湖窑”研究开发的作品入选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的还有《寻梦》、《挥》、《秋韵》、《实》、《秋荷》等多件作品。其中,《寻梦》、《挥》是“太湖窑”的艺术跨界作品代表作,是由国内著名画家顾迎庆与“太湖窑”合作的作品。
创新苏州文化,产业化让高雅艺术服务大众生活
似乎,每个艺术类别都能那么融洽地游上“太湖窑”—————中国画、版面、油画、雕塑、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上,不少住在香山国际大酒店的非洲嘉宾对酒店内陈列的高雅而精美的瓷片装饰物惊叹不已。这些由“太湖窑”设计与制作的手工陶瓷板、陶艺屏风与摆件、雕塑等酒店室内装帧,让人感叹高雅的陶瓷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如此之近。
很显然,“太湖窑”要的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他们希望在“跨界”中赢得更多的市场认可。
从室内装帧设计、公共空间陶艺运用、创意礼品设计,再到最常见的茶具、对瓶、文房四宝等陶瓷产品……“太湖窑”在渴求艺术家赞同的同时,更在谋划着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知名卫浴品牌—————和成卫浴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专门向“太湖窑”发出邀请,请冷赟玲等陶艺师为其创新产品。经过“太湖窑”的设计创作,和成卫浴一只原价两万左右的马桶,身价一下提升到十多万元。确实,太湖窑出品的大师陶艺作品、昆曲、园林系列产品常常一上市就被订购一空。“如果高雅艺术只止步于神龛之上,而拒绝大众生活,那么,再好的艺术都将脱离生活”。冷赟玲介绍说,2006年成立“太湖窑”工作室,2010年注册“太湖窑”商标,去年再成立太湖窑陶瓷(国际)艺术中心,并申请昆曲系列产品专利,其目的就是形成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我们在传承苏州文化,但我们更注重于创新苏州文化。”在冷赟玲看来,两者并举,既可尽显文化的魅力,更让含蓄且内敛的苏州文化最大化地彰显能量。
摘自《文化沧浪》
作者:陈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