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展示

更多
  • 《钱袋弥勒》玉雕
  • 玉雕作品

  • 核雕玉雕越雕越美
  • 浏览量:1795   作者:苏州民间工艺   时间:2012.06.22
  • 光福是近代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去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光福全镇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靠一把雕刀吃饭,各级各类工艺师148人,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11人,工艺美术师32人,老、中、青三代雕刻艺人共同支撑光福四大雕刻产业。四大雕刻带来了经济利益,增加了百姓收入,提高了光福的知名度,已成为光福的一张文化名片,“中国工艺雕刻之乡”享誉世界。雕刻上,光福人在不断创新。比如光福核雕,制作题材更加丰富,传统是以罗汉花鸟走兽居多,而如今增加了许多现代美术元素,还出现了像奥运、世博等主题的作品;比如光福玉雕,从业者不再仅仅仿古,而是针对客户需要调整产品设计。很多人已经很具有精品意识,在苏州重要玉雕赛事—————子冈杯玉雕比赛中获奖的越来越多。

     

    玉雕:雕刻精美,善用巧色

    光福玉雕是苏州传统工艺中的一枝奇葩。明代,苏州的玉雕大师陆子冈受聘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由此,苏州玉器名闻天下,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的说法,而这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的能工巧匠出自光福。

    近年来,光福的玉雕作品在全国各大评选中屡获殊荣,也涌现了像马洪伟、袁小娣、府小红等一批著名的雕刻师。在材料使用上他们兼收并蓄、包罗众玉,翡翠、白玉、绿松、青金、碧玉、黄玉、玛瑙、独山、紫晶、水晶、河磨料等无不涉及;题材上他们更加广泛,注重传统文化,炉瓶、人物、花卉、鸟兽栩栩如生,仿古炉瓶,古朴端庄、浑厚大气,仕女人物,婀娜多姿、婉约丰韵,善于利用俏色,增加情趣;在加工工艺上,他们无不竭尽精细巧雕之能事,还根据玉色的不同,巧妙地雕刻各种造型,并善于运用镂雕和巧雕,使玉雕作品玲珑剔透,飘逸俊俏,寓意丰富。

                                       

                                       

                                                                          薄胎玉壶  府小红

     

                                       

                                                                       羊头瓜棱壶  袁小娣

     

    核雕:细致入微,小中见大

    光福核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核雕只是光福红木雕刻厂中的一个小组。现在光福的核雕刻艺人中有一部分就是这个雕刻厂解体后回家继续从事核雕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许忠英等; 另一部分是当时工厂解体后转行,近几年随着核雕刻市场的兴盛而重操旧业的,如沈元根,姚建康等;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近几年由于核雕刻行业兴盛后由其它雕刻行业转业过来的,如陆小琴,李建丰等;最后还有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也是最近几年新加入核雕业的新手,其中也不乏好手,如邓建学,沈锦等。

    光福的核雕以广东一带的“乌榄”果核为材料,雕工精巧,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形式包括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有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技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核舟  许忠英

     

                                                              

                                                                           三英战吕布  许忠英

     

                           

                                                                         四大美女 陆小琴

     

                          

                                                                            母子  陆小琴

     

    摘自《城市商报》

    作者:张鹏

友情链接        
   
                   
  
     

首页  |  非遗名录  |  行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代表人物  |  分类技艺  |  专题专栏  |  研究交流  |  工艺分类  |  工艺推荐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苏州民艺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10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2582号   本站关键词:苏州民间工艺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