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技艺
蟹八件
团扇
工艺地(挂)毯
铜脚剪刀
象牙扇
宫扇
折扇
檀香扇
龙灯狮彩
制墨
收藏
扇面
金属画
烟斗
徽章制作
皮老虎
糖艺
织绣
金属工艺
装饰
扇子
雕塑
文化用品
民间家具
玩具
其他
丝加车
木雕窗格
其他家具
红木家具
明式家具
古籍修复
金砖
制香
沥粉工艺
制称
金箔
昆剧木偶
金线
庭院家具
锔活
漆艺
苏南花烛
竹艺
珍珠工艺
琉璃
百宝镶嵌
苏裱
矿物晶体
红木基座
红木小件
灯彩
琥珀
水晶玛瑙
泥塑
宫灯
菜模
营造技艺
传拓
船模
绢/纸/丝网花
篆刻
仿真微型建筑
纸艺
匾额抱对
模型
剪纸
陶瓷艺术品
雕塑
手绘
大漆修复
蓝印花布
青玉堆花瓷印
壁画
编织
印纽
发刻
界画
盘艺
碑刻
灶画
手工制衣、旗袍
掐丝工艺(珐琅)
水乡服饰
竹刻
金银饰品
玻璃画
瓷刻
仿古钟
刮绒画
虎头鞋
食雕
仿古青铜器
木板拼画
花线
粉笔雕
瓷板画
香炉/手炉
贝雕
农民画
错金银
花边(常熟花边)
微雕
葫芦(烙)画
点翠
根雕
烙画
花丝
蚕丝工艺
草编
蛋壳雕
金银丝镶嵌
彩蛋画
皮雕
树叶画
棕绳
漳缎
金属浇铸
麦杆画
笺纸
布艺
牙角雕
纱罗
金属网编
佛雕
通草堆画
制砚
风筝
金属蚀刻(铜版画)
云锦
宋锦
砖雕
木刻年画
版画
民族乐器
玩石
面塑、翻糖
金属捶揲
缂丝
石雕
金属镂刻
剧装道具
九连环
小山盆景
帛画
核雕
草木染
徐家草
西画
附石盆景
金属錾刻(花)
剁绣
发绣
木雕
国画
国画颜料
蟋蟀盆
水石盆景
金属抬凿
玉雕
书法
毛笔/胎笔
鸟笼
盆景
盘金绣
刺绣
精品展示
漳缎 >> 《湖色缠枝牡丹纹》(故宫二级文物复制)
王 晨,1962年出生,苏州市人,中共党员,正高二级研究员职称,苏州丝绸博物馆原书记、副馆长,国家级非遗“宋锦织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漳缎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晨于1980年1月参加工作,在苏州丝织试样厂设计室从事丝绸产品设计,1980年师从姜如英老师学习丝绸纹样设计,1985年师从吴文寰老师学习丝绸品种设计,1988年起师从钱小萍老师学习丝绸传统工艺技术,之后就职于苏州丝绸博物馆。40多年来一直从事丝绸研究、产品设计及丝绸文物保护工作,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成果“青海都兰热水出土唐代织锦复制”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东周纺织织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一-以出纺织品复制为例”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二等奖,还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1999年---2004年作为技术骨干实施完成了国宝级文物: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的研究复制工作,2009年主持攻克了迄今中国古代织锦最高经密的东周“狩猎纹锦”技术奥秘,以及中空斜编结构的战国“绦带”等珍贵文物。近十多年来,以研究传承、挖掘保护、创新研发为主,对宋锦和漳缎两项非遗履行传承人职责,主要成果有:2004主持的清华大学柒牌非遗基金重点项目获“优秀”奖,2012年支持配合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实现了宋锦织造电子化,设计的“姑苏民居图宋锦”系列作品,在2012年首届创博会上亮相时,获得了公众比较强烈的反响,2019年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锦织染艺术发展研究》成果获得评审通过,2020年复制成功的故宫博物院二级文物“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得到高度评价,研究出同时具有绒毛和绒圈的多彩绒经起花漳缎工艺,复制品入藏故宫博物院,等等。所研究的成果及产品创新设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或主持的专业书籍有《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织染卷》《苏州百年丝绸纹样》《中华锦绣·黎锦》《苏州科技史话》《中国织锦大全》《苏州丝绸志》等10本,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0多篇。
主要荣誉有:”江苏省纺织青年科技奖”、“苏州市十佳科技女明星”,连续两届列为“苏州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获“中国织锦大师”、2014年获“姑苏文化宣传领军人才”、201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获评苏州市“姑苏文化名家”、2021年获苏州市第三届“时代工匠”称号,另为长三角文物科技保护专家库成员。
咨询电话:130-1388-1964